查看原文
其他

赣师青年丨脐橙姑娘汪爱云:我与脐橙这七年

NO.8 赣南师范大学 2020-09-20

  长稍到发芽,落果到成熟,脐橙用了一年。懵懂到了解,初识到熟悉,她投入了七年。七年的学习,七年的研究,她不断地吸取养分,也不断的自我成长。

光阴如水,白驹过隙,汪爱云,这个脐橙姑娘,在陪脐橙度过的漫长岁月中终于温润而坚韧地成长。



汪爱云在与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影


“我上大学那年,学校的柑橘种质资源圃(学校脐橙果园)刚刚建好,我是陪着那些脐橙树一起长大的。”在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二楼准备室,研究生汪爱云说道。2010年6月,第一年落榜的汪爱云再次回到了高考的考场。“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,迟早是要出嫁。”受这种传统观念影响,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女孩早早地背井离乡,走上了打工之路。然而,不甘命运的她在父母的支持下,选择与传统“对抗”,毅然报考了当时的赣南师范学院专科园艺技术专业,从此,便与脐橙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
枝叶萌芽,梦出发


2010年9月,汪爱云独自提着行李从老家兴国来到赣州,临走之前爸妈再三叮嘱,要好好照顾自己。对于女儿读专科这个决定,爸妈表示支持。


园艺技术就是种种果树,搞搞农业生产,过着脸朝黄土、背朝天的生活,这是汪爱云最初的想法。学园艺技术,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当时的班主任米兰芳带领她们深入果园学习,零距离地感受脐橙的生长,米兰芳对学生们说:“学习园艺技术不是自己动手去种植,而是指导别人怎么种植。”这时候,汪爱云才开始对园艺技术产生新的见解


▲汪爱云在观察果树成长情况


嫁接是脐橙生长的一个重要环节。脐橙是单性结实,没有种子,主要靠嫁接技术进行扩繁殖,要成功把一个接芽嫁接到砧木上,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。回想起第一次嫁接的时候,汪害羞地笑了,“当时脑袋里一边想着嫁接的方法,一边全身贯注意地把接芽与接口的对齐,忙了整整一中午,才“嫁接”好5棵脐橙树。”


  但是天公不作美,因为接芽跟接口处嫁接得不稳固,夜里一场雨下来之后,白天嫁接的接芽就全军覆没。



▲2010年的汪爱云与种质资源圃


  汪说:“当时老师问我,为什么我连一个芽都没接好,我羞愧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”第二天,她重新来到果园,反思之后,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,她也发现自己已经慢慢地爱上了这个专业。说到这里,汪换了个坐姿,挺起腰板,松了一口气,骄傲地说:“我现在一小时能接一百来棵树,差不多能赶上专业接芽的师傅。”


陌上花开,人暮成


  走进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实验室一个接着一个。在汪的实验室里,放有一些采摘下来的脐橙,她身穿白色实验服,熟练地用刀把脐橙切开,检测脐橙的果实品质。她把脐橙的维生素C含量、可滴定酸,可溶性固形物等数据记录在了本子上。


  她说:“做科研其实挺累的,很多数据需要长时间的纪录和观察。”脐橙的研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观察,要做三到五年的数据,才能分析得出结论。


大学期间,她经常跑到果园去观察脐橙生长情况,用她的话形容就是饭前饭后都要去那里逛逛。因为参加了两次高考,还考的是专科,所以她当时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,总是想通过努力来弥补与别人的差距。


她竞选了班长,帮助老师管理班上的大小事务,与汪同窗七年的夏宜林这样评价她:“汪爱云的人格魅力就是喜欢帮助别人,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。”


脐橙开花之后,会有一段生理落果时期,因为脐橙果对果树有养分之间的竞争,有的果实存活不下来,会落在地上,最终存活的下来才是能食用的果实。


为了调查脐橙树的落果情况,汪带着全班同学把尼龙网铺在脐橙树下,果子落在尼龙网上,然后她们再把它们背回实验室点数,由于班上全部是女生,作为班长,她总让自己多背一点。汪爱云说:“资源圃的哪一个品种种在什么位置,长什么样,我基本都能知道。”因此,每次老师去资源圃基本都会叫上汪爱云。


▲汪爱云在认真做实验


大专毕业后,在老师的指导下她选择了留校当科研助理,工资一个月1700,每天的工作是帮助老师打下手,搞一些科研工作。那时候,同学毕业之后很多都转行,有的人选择了当会计,有的人选择当老师,有的自己创业去了,日子过得还算风声水起。而她,每月拿着1700块钱的工资,1700块钱,除了日常开销,其他费用不高,所以自己能攒一些钱。


花了二十几年父母的钱,如今终于能让父母花上自己的钱了,那天,汪拿着攒下的钱去了文清路,买了一件折扣的名牌大衣给父亲,她说一直到现在还看见父亲穿着,而父亲也常常跟别人炫耀:“我现在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我女儿买的。”


看着村里面的人都安装了电脑,汪省吃俭用,给家里买回了一台台式电脑。“因为爸爸比较喜欢看武打片,所以教他学会了怎么使用电脑看电影,而妈妈只知道开机和关机。”说到这里,她捂着嘴笑起来了。


秋来结果,止不休


  当科研助理的那段日子比较安稳,可汪爱云当时却很迷茫。虽然父母比较民主,没有催促着她赶紧嫁人,但是她并不满足当时的现状。


  当时赣州一家公司招文员,经过几番四想斗争后,她去参加了面试,最后被拒绝了。连一个文员的的工作都找不到,当时的汪非常失望,在老师的鼓励之下,她参加考研,考取了我校脐橙学院的研究生。

  

  如今,果园里的脐橙树的树已经长得比汪高了一大截,今年的脐橙树上又挂满了金黄的果实。不知不觉,汪爱云在这里待了七年。科研最大的困难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做着同样的事情,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十多本试验后的数据本,每一页满满的数据,往往要两个人花上一天时间,一天下来,记录的人眼花缭乱,实验的人手脚发麻。几年时间,十多本数据本,上百页的数据,科研不能立马看到成就,因此很多人都放弃。


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,在龙南县秋芬家庭农场,在一株20年生的纽荷尔脐橙上发现一枝早熟优良芽变枝条——“赣脐4号”它的果实具有外观漂亮,品质优良,果肉脆嫩化渣,易剥皮等特点,最重要的是它比其他种类早熟一个多月。这不仅可以让脐橙可以提前上市,而且也缓解了因品种单一而给整个脐橙产业带来的风险。机缘巧合下,米兰芳接手了脐橙四号的研究任务。


▲纽荷尔脐橙与赣脐4号


为了摸清这种脐橙的特性,2013年汪和老师来到当地农场,调查研究该品种的性质;2014年参与了品种认定工作;2015年参与完成了成果登记。


三年里,汪爱云和米兰芳老师经常深入龙南县的农场,前三个月里,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一次,因为当天去当天就得回,早上八点中的火车到龙南,到了那里已经是中午十点左右。


遇上七八月份,十一点之后正是酷暑难当的时候,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,汪那时候已经轻微中暑,经常感到身体不适,但是她只稍作休息,然后就去继续收集数据。有时候遇到雨天,满地的黄泥,她们只能冒着雨打着伞去采集数据。采完样本就赶着火车回赣州。


当问及汪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时,她说是米兰芳老师给了她力量。在龙南农场采样研究的时候,米兰芳当时怀孕了,她挺着大肚子爬上陡峭的山坡,同行看到的人十分担心,劝她不要去,可是她还是坚持。米兰芳是汪爱云心里的一杆标杆,一直给她前行的力量。


在老师的帮助下,汪在果树学报发表了一篇名为《脐橙早熟新品种—“赣脐四号选育”》的论文,对赣脐四号的生长特性、性状、物后期等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,为赣脐四号的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
▲汪爱云在分析实验数据


脐橙从长稍到发芽,从落果到成熟经历了一年又一年。七年,汪从开始的懵懂到现在对脐橙深入研究,在不断地吸取着养分。她说“在我心里一直感觉自己落后别人,所以我从来没有对自己满足过。”


教了她七年的班主任米兰芳评价她说:“汪爱云是一个很有责任心,很大气的学生,她聪明伶俐,吃苦耐劳,踏实肯干,科研能力也很强。”在汪眼里,她就像那一颗颗脐橙,每一段的成就只是这一段的果实,来年,要继续发芽、开花,结出更加美味可口的果实,不断循环。赣南脐橙从赣南这片红土地走向世界,而她将从这里出发,走得更远。


吃苦耐劳,才有成绩的卓然;脚踏实地,方能下笔而成章。一段路有一段路的果实,一段路有一段路的芬芳。汪爱云就像脐橙一样,不断发芽,开花,长出属于自己的果实,收获属于自己的芳香。



精品推荐:

赣师青年丨陈中煌:三项全能冠军

赣师青年丨孔奎奎:月训600圈的长跑冠军

赣师青年丨李松:行走在创业的道路上



图文 / 钟常宇

编辑 /段毓昕

赣南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

订阅号/gnsfdx1958

QQ交流群 / 139659610

赣南师范大学新媒体中心
聚焦赣师 关注身边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